意義

最近在想,如果自己一直以為的目標,只是個假象,那下一步到底該怎麼走。

我認為自己是喜歡透過資訊技術來解決問題,並希望能以此為業,往更遠的目標前進。

如果這些都只是順著生活而產生的假象,那我接下來做什麼?就像在研究所學到的一些經驗,似乎要壓抑自己的一些慾望,去評估所有當下需要做的事情,哪一個投資報酬率最高,最有動手去做的價值,常常評估到最後,好像什麼都不值得做,因為資訊永遠無法填補到可以做一個無失誤的決策。

所以當自己被壓抑一段時間以後,就會回想起以往沒有壓抑時所過的生活,而這個原本的生活方式正是推向我一步一步走向今天的自己,在放空的過程中似乎逐漸走向懷疑自己的存在、慾望跟夢想。

或許過去這些訓練的目的也就是希望,我能夠抱持著這種懷疑,持續的去探索廣大的世界,看是否能挖掘出自己最原始的內心的渴望,就像學習不斷收集資訊一樣,直到在自己的心中收斂,做出這一生中最重大的決定吧。

 

關鍵人物


最近在等…,返鄉後又買了一個 ikea 書櫃,就開始放肆的買書找書,但是只有偶爾看書的混亂生活了…

前陣子常看到關於一個在 Yahoo 工作過很出名的行銷大師 Seth Godin 相關的訊息,也知道他出了不少書,最近剛好看到新書出了,就隨手挑了兩本他的書回家看。

紫牛:在讀冊生活買五十塊的二手書,因為已經絕版了。
夠關鍵,公司就不能沒有你:Linchpin
Continue reading…

嚮往

用不同的角度重新創造形象,使人重新燃起熱情,並讓人感到嚮往。

或許不符合嚮往的大企業所要尋找人才的資格,但人們有資格去尋找符合自己氣味的小公司。

這些小公司或許還沒有能力挑選人,或者足夠吸引人,但或許是用一種夢,一種文化來吸引味道相同的一群人。

最近思考了一陣子自己想要的公司是什麼,我寫了幾年的網頁,有點膩但又還沒有探索完其中的樂趣,或許只要有些鼓勵就能繼續下去。但,內心更渴望的或許是更能滿足心靈的作為,改變世界?現階段我只需要很明確的改善一件事,一群人,或許就能夠滿足了吧。

開放原始碼是目前最接近的方向,怎麼融入這個社群,並且做一些對現代人有一些幫助的事。

假日在路邊走著聽到有人在表演,因而心靈得到紓解,受到感動。

看部電影,走出電影院後,心裡得到激勵。

旅遊,走進山裡,看到無污染的自然,摸著樹,聞到森林的味道。

該怎麼在提昇人們正面的能量中努力,扮演改善者的角色。

這樣的公司或許會是多方面的以此為目標努力,並且能夠具有良好的商業模式,又能在不侷限用什麼樣的技術來往此目標邁進,只是想解決重要並且對人有正面意義的問題,用手來探索這個世界(做)。

如果這樣的公司不存在,那該如何建立它?